简介
投影是从向量空间映射到自身的一种线性变换P,满足P2=P,就是说,当P两次作用于某个值,与作用一次得到的结果相同。
投影 - 定理一
P是投影⇔P2=P
证明(⇒)
取∀x∈C(P), ∃y∈Cn,使得
x=Py
可以得到
{Px=P2y=P(Py)Px=x=Py⇒P2=P
证明(⇐)
取∀x∈C(P), ∃y∈Cn,使得
x=Py
可以得到
Px=P2y=Py=x⇒Px=x
投影 - 定理二
令空间W=C(P)⊕N(P),取x∈C(P), y∈N(P),对于∀z∈W,都可以唯一分解为z=x+y
证明:
设z=(P+I−P)z,令
xy=Pz=(I−P)z
其中x∈C(P),把第二个式子两边同乘P
Py=P(I−P)z=(P−P2)z=0
即y∈N(P),就得到
W=C(P)+N(P)
设a∈C(P)∩N(P),即
a∈C(P)a∈N(P)⇒a=PaPa=0
可得
a=Pa=0
所以
C(P)∩N(P)={0}
正交补空间
与子空间S的所有向量都正交的集合,称为S的正交补空间,记作S⊥
S⊥={x∣xTy=0, ∀y∈S}
子空间与他的正交补S⊥的维数满足关系式
dim(S)+dim(S⊥)=dim(V)
正交投影
正交投影指的是当C(P)与N(P)这两个子空间互相垂直的时候的投影P,即
∀x∈C(P)∀y∈N(P)⇒xTy=0
也就是说C(P)的正交补是N(P)
正交投影 - 定理一
P是正交投影⇔⎩⎪⎨⎪⎧P2=PP=PT,就是
{P2=PP=PT⇔∀x∈C(P), Px=x∀x∈Cn, (x−Px)∈C(P)⊥
其中P2=P是投影的性质已经在上面证明,下面给出P=PT的证明
证明(⇒)
取∀x∈C(P)使得
x−Px∈C(P)⊥
那么对∀y∈Cn,有
x−Px⊥Py
即
(Py)T(x−Px)=yTPT(x−Px)=yT(PTx−PTPx)=yT(PT−PTP)x
其中x,y是任意向量,即
PT−PTPPT(PT)TPP=0=PTP=(PTP)T=PTP=PT↓=PT
证明(⇐)
取∀x∈C(A), ∀y∈N(A),即
PxPy=x=0
计算
xTy=(Px)Ty=xTx⊥yPTy=xT(Py)=0↓→C(A)⊥N(A)
正交投影 - 定理二
设A是m×n的矩阵,则有定理
P=A(ATA)−1AT⇔P是正交投影
证明(⇒)
P2PT=(A(ATA)−1AT)2=(A(ATA)−1AT)T(A(ATA)−1AT)=(A(ATA)−1AT)(A(ATA)−1AT)=A(ATA)−1(ATA)(ATA)−1AT=A(ATA)−1AT=P=(A(ATA)−1AT)T=A(ATA)−1AT=P
因为
P=P2P=PT
所以P是正交投影矩阵
证明(⇐)
设x∈Cn, ∃c∈C(A),使得
Px=Ac
两边同乘AT,得
ATPxc=ATAc=(ATA)−1ATPx
两边同乘A,得
Ac=Px=A(ATA)−1ATPx
即可得
P=A(ATA)−1ATP
再看x−Px∈C(A)⊥
x−Px⊥A
即
AT(x−Px)ATxAT=0=ATPx=ATP
即可得出
{P=A(ATA)−1ATPAT=ATP⇒P=A(ATA)−1AT
正交补空间的正交投影
已知从正交投影至子空间C(A)的矩阵为P,那么投影到N(AT)的矩阵为I−P
证明:
设∀x∈Cn,使得
x−Px∈C(A)⊥
也就是∃c∈Rn,使得
x−Px=ATc
两边同乘A
A(x−Px)A(I−P)x=AATc=AATc
得
cATc(I−P)x(I−P)=(AAT)−1A(I−P)x=AT(AAT)−1A(I−P)x=AT(AAT)−1A(I−P)x=AT(AAT)−1A(I−P)
同理x−(I−P)x∈C(AT)⊥可得
A(x−(I−P)x)AxA=0=A(I−P)x=A(I−P)
即可得出
{(I−P)A=AT(AAT)−1A(I−P)=A(I−P)⇒(I−P)=AT(AAT)−1A